燕郊亲子 门户 学习知识 查看内容

《书湖阴先生壁》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田园诗代表作鉴赏

2025-7-24 17:00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71| 评论: 0

摘要: 《书湖阴先生壁》诗歌鉴赏 * { margin: 0; padding: 0; box-sizing: border-box; font-family: 'Segoe UI', 'Microsoft YaHei', sans-serif; } body { background: linear-gradient(135deg, #e0f7fa 0%, #f9fbe7 1 ...
《书湖阴先生壁》诗歌鉴赏

《书湖阴先生壁》

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田园诗代表作鉴赏

王安石 北宋

生卒年月: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

字:介甫,号:半山

历史地位:唐宋八大家之一,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

代表作品:《泊船瓜洲》、《元日》、《梅花》等

背景介绍: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期,描绘友人杨德逢(湖阴先生)居所的清幽环境,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。

书湖阴先生壁

茅檐长扫净无苔, 花木成畦[qí]手自栽。 一水护田将绿绕, 两山排闼[tà]送青来。

词语注释

  • 湖阴先生:本名杨德逢,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好友。
  • 茅檐:茅草屋的屋檐,这里指庭院。
  • 长扫:经常打扫。
  • (qí):田园中分成的小区,这里指整齐的花圃。
  • 护田:护卫着农田,出自《汉书·西域传序》。
  • 排闼(tà):推开门。闼,小门。出自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。
  • 送青来:送来青翠的山色。

白话翻译

茅草屋檐下经常打扫,干净得没有一丝青苔,

成垄成行的花草树木都是主人亲手栽种。

一条溪流弯弯,环绕护卫着碧绿的农田,

两座青山仿佛推开院门,将苍翠山色送入眼帘。

诗歌逐句解析

第一句:茅檐长扫净无苔

诗人从庭院环境写起,"茅檐"代指简朴的居所,"长扫"表现主人勤劳的品质,"净无苔"三字突出环境的洁净清幽。青苔本是幽静处所的自然产物,而此处连青苔都没有,可见主人打扫之勤快,暗示其远离尘嚣、淡泊名利的高洁品性。

第二句:花木成畦手自栽

此句描写庭院中的花木景象,"成畦"二字既写出花木的整齐美观,又暗示主人的精心规划。"手自栽"点明花木都是主人亲手栽种,进一步表现主人勤劳质朴的品格和对生活的热爱。这两句通过庭院环境侧面烘托了湖阴先生的人格魅力。

第三句:一水护田将绿绕

视角由院内转向院外,描写农田与溪流。"护田"二字运用拟人手法,赋予溪流以人的情感,生动地描绘出溪水环绕农田的景象。"绿"字用颜色代指庄稼,简洁而富有画面感。整句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。

第四句:两山排闼送青来

此句是全诗最精彩之处,"排闼"(推开门)二字将青山拟人化,仿佛青山主动推开院门将青翠山色送入眼帘。这种反客为主的写法,新颖奇特又生动传神,把静止的景物写得极富动感,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想象力和语言表现力。

诗歌知识点解析

艺术手法

拟人手法:诗中"护田"、"排闼"等词将自然景物拟人化,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感和动作,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。

对仗工整:后两句"一水"对"两山","护田"对"排闼","将绿绕"对"送青来",形成工整的对仗,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形式美。

用典艺术

诗中"护田"和"排闼"都暗含典故:

护田:出自《汉书·西域传》"自敦煌西至盐泽,往往起亭,而轮台、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,置使者校尉领护"。

排闼:出自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"高祖尝病甚,恶见人,卧禁中,诏户者无得入群臣。群臣绛、灌等莫敢入。十余日,哙乃排闼直入"。

王安石巧妙化用历史典故却不露痕迹,达到"用事不使人觉"的高超境界。

语言特色

精炼传神:全诗仅28字,却描绘出丰富的画面和意境,"净无苔"、"手自栽"等词简洁而富有表现力。

色彩鲜明:诗中"绿"和"青"形成色彩呼应,展现出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。

动静结合:前两句写静态的庭院,后两句写动态的山水,静中有动,相得益彰。

思想情感

通过对湖阴先生居所环境的描写,诗人表达了:

对友人高洁情操的赞美:通过庭院洁净、花木成畦等细节,侧面烘托湖阴先生勤劳质朴的品格。

对田园生活的向往: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,此诗反映了他远离政治漩涡后对宁静田园生活的热爱。

人与自然的和谐观:诗中溪水护田、青山送翠的意象,体现了诗人"天人合一"的自然观。

© 2023 古典诗歌鉴赏 | 《书湖阴先生壁》王安石 | 文学赏析与教学资源

页面设计兼顾美学与教育功能,适合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使用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